发布时间:2025-10-09
骆彩霞老师,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现任畜牧教研组组长,拥有 10 年教龄。教学能力突出,2020 年获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2023 年、2024 年连续斩获该赛事三等奖。教研成果丰硕,2024 年作为副主编参编国标教材《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2025 年以第三作者在《家禽科学》发表《蛋鸡异常掉毛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并参与申请《一种称鸡装置》《一种照暗斑蛋的装置》专利。兼具一线教学经验与行业实践能力,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以赛砺教,打造教学“金课堂”
从教十年,我始终把提升教学能力作为核心追求,坚信“优质教学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我深耕课堂改革,结合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创新“案例教学+实操模拟”模式,将养殖场真实案例、行业前沿技术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极大提升了教学实效。
这份对教学的专注与打磨,让我在省级赛事中屡获佳绩:2020年,我凭借《给药方法》的精彩教学设计,斩获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2023年、2024年,我持续优化教学方案,围绕《肉羊的饲养管理》《犬的健康体检技术》等核心课程,连续两年再度站上该赛事领奖台,荣获省级三等奖。三次省级奖项的背后,是数十次打磨教案、反复模拟课堂、调研行业需求的坚持。我常说“赛场是教学的‘试金石’,能让我更清楚学生需要什么、行业缺什么”,而这些赛事经验又反哺课堂,让我的课程成为学生口中“接地气、能管用”的精品课。
以研促教,搭建教研“连心桥”
作为畜牧教研组组长,我不仅自己深耕教研,更带领团队打通“教学-科研-行业”的壁垒,让教研成果真正服务于教学、对接行业。我深知,职业教育的教研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扎根行业一线,为此,我常利用假期深入养殖场、饲料企业调研,收集行业痛点,并直接转化为教研课题。
2024年,针对全国畜牧兽医专业教材与行业标准衔接不紧密的问题,我受邀以副主编身份参与国标教材《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的编写。编写过程中,结合十年来的教学经验和调研数据,重点补充了“绿色饲料加工”“饲料质量检测实操”等贴合行业需求的内容,让教材既符合国家标准,又能直接指导学生实操,目前该教材已在多所职业院校投入使用,成为连接课堂与行业的重要载体。
2025年,我聚焦养殖场普遍面临的“蛋鸡异常掉毛”难题,联合企业技术人员开展专项研究,以第三作者身份在行业核心期刊《家禽科学》发表论文《蛋鸡异常掉毛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中提出的“环境调控+营养补充+疾病防控”综合方案,被多家养殖场采纳应用;同时,我针对养殖过程中“称重效率低、应激大”的痛点,参与研发《一种称鸡装置》并申请专利——这些科研成果并非“纸上谈兵”,而是被我第一时间转化为教学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行业真实问题的解决方案,实现了“科研源于实践、服务教学”的闭环。
双师领航,当好团队“排头兵”
作为典型的“双师型”教师,我既有扎实的教学能力,又具备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我持有“饲料检验化验员”职业资格证书,曾在养殖场担任技术顾问)。在教研组工作中,我充分发挥“双师”优势,牵头搭建“教学-实践-科研”一体化团队:一方面,组织组内教师开展“每周教研会”,分享教学技巧、拆解科研难题,带动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另一方面,联系本地规模化养殖场建立“教学实习基地”,让教师带着学生深入一线实操,同时收集行业问题作为教研课题,形成“教师带学生、学生助企业、企业促教研”的良性循环。
从教十载,我始终扎根教育一线,以教学为基、以科研为翼,用“双师型”教师的坚守与创新,诠释着“教科研标兵”的内涵。我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课堂改革、教材编写、科研攻关的每一件“小事”里,践行着职业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我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职业教育的舞台上,只要深耕不辍,就能让教学有温度、科研有价值、学生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