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2-17
第一部分
科研兴校,我们始终在路上
——武邑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课题研究成果公报
课题名称:县级职教中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研究与探索
课题批准号:JZY17215
课题类别: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
学科分类:职业技术教育
研究类型:应用研究
课题负责人:季希武 正高级教师 校长 武邑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主要成员:季希武 李国灵 马斌 尹志学 杨艳广 鲍岩 李淑霞
通讯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053400
正文内容:
一、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研究目的
本课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为理论基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认真总结农业农村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准确研判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乡村演变发展态势,切实抓住历史机遇,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积极探索研究在武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县级职教中心应该发挥什么样的职能作用,怎样积极行动助力战略胜利,同时研究怎样破解学校发展瓶颈,促进自身的改革发展,打造学校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为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县级职教中心应该发挥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增强什么样的服务效能,怎样助力配合国家战略顺利实施。例如:
(一)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指示精神,县级职教中心应该去做什么、如何去有效实施的研究。
(二)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一过程中人的因素,以及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有哪些?县级职教中心在这一战略任务中如何发挥教育的职能作用,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开展的研究。
(三)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收,拓宽增收渠道”这一过程中从技术到理念、再到实施,职业学校应该发挥哪些作用,又需要做好哪些工作,才能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助力支持的研究。
(四)针对“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职业学校如何发挥人、财、物等的优势来做好培育工作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阶段步骤
(一)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了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研究等方法,既尊重科学性又具有显著的实际效果。
1、调查研究法,采用信息化模式。使用“易企秀”制作问卷调查,自动导出表单分析,结果直观、科学高效。
2、实验研究法,采取实地调研的方式。首先做出细致的调研计划,选定调研地点,然后按计划带领小组成员深入农业龙头企业(志豪畜牧科技)、个体养殖场(丰犇奶牛养殖场)、农业合作社(武罗合作社)、村集体果园(酉屯村桃园)、个体果园(杜村桃园)和贫困户家庭(何庄、西王孝村),考察实际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应对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先后帮助丰犇奶牛养殖场解剖研究了初生小牛猝死、武罗合作社“红色之爱”苹果扩中策划、酉村桃园精细化管理、杜村桃园网上营销等诸多实际问题,还帮助西王孝村考察研究并申报了食用菌养殖基地项目,已顺利通过省评估组评估,目前,正在建设食用菌制种车间。
3、比较研究法,采用纵横两种比较方式。一种是把本县三农发展现状与外地市甚至国外现状比较分析纵向研究,借鉴先进经验;另一种是针对本地某研究点帮扶发展,把前后改革现状横向研究,找出典型性应对措施和普遍可推广性对策。
4、行动研究法,主要采用直接技术帮扶和引领外出参观学习两种方式。一是针对调查研究统计的结果,分析农民群体最迫切关注的致富需求,如种养殖实用技术、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农村电商运营、农产品直播等,协调学校和有关部门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授课,直接技术送教下乡,送到田间地头,送到村民家门口。二是选定周边典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如辛集、饶阳的特种种植产业,协调好扶贫办、劳动局等有关部门,引领、帮助和组织农民代表前去参观学习,提升发展视野,提高现代化农业经营理念。
5、经验总结研究法,采用一边实验一边改进一边总结的方式。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现象写出详尽的调研日志,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实施,跟踪改进,形成调研报告,并进一步总结,把有价值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专题论文,发表在省市级刊物上。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发表专题论文5篇,其他专业性技术论文13篇。如《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发表在《信息周刊》2019年第50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发表在2019年11月《教育科学》杂志04期,《桃树设施栽培主要病虫害防治》发表在《河北果树》2018年1月,《苹果储藏期病害的防治方法》发表在《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2月,《水果玉米高效栽培技术》发表在《新农村》2018年3月,《土豆出苗后的管理要点》发表在《河北科技报》 2018年3月第4版,《蔬菜病害的识别方法》发表在《河北科技报》2018年3月第6版等。
(二)主要阶段和步骤
1、问题征集阶段(2017.12—2018.3)
使用易企秀app制作了“农村、农业、农民现状”调查问卷,在本校学生家长群中发放调查问卷;利用每月休假时间,带领、组织本校涉农类专业学生深入本村做好细致的纸质调查。通过这两种方式全面细致地了解三农情况,做好我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状调查分析。主要是弄清农村、农业、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需要什么或要解决什么。
2、谋篇布局阶段:(2018.4-2018.6)
(1)进行深入理论学习,结合观察、调查情况,研究第一阶段所出现的问题,确定研究方向,明确研究目标,规划实施破题方案。
(2)课题组成员做好责任分工,明确具体任务。
(3)制订具体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3、选点、定点展开课题调查研究阶段:(2018.7-2019.7)
(1)结合全县各乡镇产业布局和县委、政府武邑发展总体规划,合理、科学地修正课题实施方案,确定好研究内容。自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每周的周五定位调研活动日,小组碰头,分派任务,开展研究。
课题组分农机组、农林组、畜牧组、扶贫组等四个小组。各小组遵照课题研究方案,在试验点上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研究、推进。选定武邑镇为农机组研究点,武罗合作社、审坡镇酉屯村桃园和杜村果园为农林组研究点,位于韩庄镇的志豪畜牧科技、武邑镇丰犇奶牛养殖场和位于本县武邑镇的衡水市野生动物园为畜牧组研究点,武邑镇何庄、龙店乡西王孝村为扶贫组研究点。每个小组由专人负责主导调研,其他成员积极参与配合,认真细致地完成了研究工作。
(2)由各小组负责人制定调研计划,联络有关部门,组织教师、农民学员和中职学生代表,针对小组主体任务组织、开展实地调研,记录调研内容,整理调研日志,提出合理化改革建议,写出调研报告。
(3)小组内积极行动,反复研究、指导和实践,找出一般共性问题和典型问题,侧重寻找对策研究的方法。
(4)针对初步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题组交流意见,调整规划,明确深入实践研究的内容方案。
(5)各小组展开新一轮实地调研,记录调研内容,对比研究,整理资料,针对关键项目应用推广,总结对策方法,形成研究成果。
(6)农林小组、畜牧小组、农机小组、扶贫小组等各小组抓住典型问题,联络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外出考察学习,学校集中培训,以及实用技术送教下乡等一系列帮扶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对接兴村振兴的技术支持作用。
(7)研究课题在实践中验证,及时收集整理研究成果。
(8)加强小组间沟通交流,细致总结、及时调整和反思,不断完善研究内容,最终形成论文成果。
4、课题验收阶段:(2019.8-2019.11)
(1)邀请武邑县政府农牧局、扶贫办等专家进行评估验收,总结分析课题研究工作的成果对现代农业、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的积极作用。
(2)总结课题研究推动的政策措施等对本县农业、农村、农民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取得的社会效益。
(3)总结在本课题小组影响带动下,职业教育在我县乡村振兴战略中所发生的不可替代作用,以及可推广、可应用、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与做法。
(4)根据研究发现,及时把相关信息反馈学校,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改革,优化专业设置,破解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使学校发展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机融合。
5、档案汇总和报告编制阶段:(2019.12-2020.2)
(1)组织各参研人员整理研究中的过程性资料,分析研究各阶段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分享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汇编课题研究论文、优秀教学设计以及其他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成果展示并推广应用。
(3)汇总课题研究过程中为推动兴村振兴战略实施而积极倡导和推进的教改成果。
(4)集体校对,编制成册。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学术价值(主要结论、有何新的论点或创新观点、较前有哪些突破性进展)
本课题围绕“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县级职教中心应该发挥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增强什么样的服务效能,怎样助力配合国家战略顺利实施”展开研究,引入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技术,创新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一)落实产业兴旺、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等要求,派遣扶贫小组深入重点扶贫村,帮扶发展农业产业,发展文明事业,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贫困村现代化进程。扶贫小组帮助龙店乡西王孝村考察研究并申报了食用菌养殖基地项目,已顺利通过省评估组评估,目前,正在有效利用原有废弃坑塘地块建设食用菌制种车间。
(二)在研究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过程中人的因素,以及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过程中,县级职教中心应该发挥的职能作用方面,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形成理论研究专题论文2篇,专业技术性论文13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助力乡村振兴》发表在《信息周刊》2019年12月第479页,《中职学校学生成长与专业素养的研究与探索》发表在《软件》(电子版)2019年12月科教卷第193页,《桃树设施栽培主要病虫害防治》发表在《河北果树》2018年1月第55页,《苹果储藏期病害的防治方法》发表在《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2月第55页,《水果玉米高效栽培技术》发表在《新农村》2018年3月第52页,《土豆出苗后的管理要点》发表在《河北科技报》2018年3月第4版,《蔬菜病害的识别方法》发表在《河北科技报》2018年3月第6版,《大蒜种植施肥技术》发表在《农家参谋》2018年4月第63页,《麦茬露地番茄高产栽培技术》发表在《新农村》2018年4月第93页,《2018年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发表在《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5月第34页,《河北饶阳番茄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发表在《中国园艺》2018年5月第175页,《河北唐山地区螺丝椒栽培技术初探》发表在《蔬菜》2018年7月第49页,《口感型番茄优质栽培关键技术》发表在《中国蔬菜》2018年7月第95页,《饶阳春茬番茄——秋延后茄子高效种植技术》发表在《蔬菜》2018年第8期,《河北省张承地区大棚越夏番茄优质栽培技术》发表在《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年第12期。
(三)在研究职业学校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发面,从技术到理念、再到探索实施,创新思维,实现了可喜突破。形成理论性研究论文1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发表在《教育科学》杂志2019年11月04期第250页。在实践研究中,帮助武罗合作社认识“红色之爱”苹果新的经济价值,并组织本校旅游观光专业学生帮助合作社做出了科学合理的扩种策划,启动主题为“一株红色爱恋,一生甜蜜浪漫”;为粗放管理的酉屯村果园提供了科学管理理念和技术指导;帮助杜村种桃子的个体农户引入了铺设反光膜、桃子印字等提升果实品质的方法措施,还提出网上营销、农产品直播等有效建议。
(四)在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研究实践中,实施了十余次送教下乡技能培训,为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出力献策,取得广泛社会效益。同时,锻造了教师团队的战斗力,促进了学校专业调整和改革,形成了很多具有现实推广价值的理论和方法策略。形成理论指导性论文2篇:《如何提高与学员沟通的有效性》发表在《社会科学》杂志2020年1月刊第78页,《和厌学的年轻人谈精神信念》发表在《信息周刊》2019年11月第45期第247页。
五、研究成果推广的范围和取得的社会效益
本课题各科研小组选点、定点的地点,具有典型代表性和实践可操作性,既有研究普遍性又有研究典型性,研究成果的推广惠及武邑县境内不同阶层的农业企业与个体,从大型合作社到村集体企业,甚至具体帮扶到个体农户,充分体现了科研实践的价值。研究成果取得的社会效益更是丰硕可喜,广受赞誉:
(一)涉外培训已形成良性发展系统
研究过程中满足农民需求,把蘑菇种植、果树管理、畜牧养殖等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提升了农户致富技能;农机维修、无人机驾驶等农业机械现代化培训把新型的农业服务理念渗透到乡村振兴的农业改革当中。诸如此类,根据三农发展需要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双带头人培养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农村两委班子的素质提高和从业农民素质的提高,共使3000余名农民朋友收益。
(二)以开放的姿态谋求发展,脚步走出去,理念引进来
研究过程中引领本县农民代表和贫困户,到辛集、饶阳等地观摩学习400余人次,大大提升了发展视野,打开了发展思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扶贫小组帮助龙店乡西王孝村考察研究并申报了食用菌养殖基地项目,已顺利通过省评估组评估,目前正在建设食用菌制种车间。
(三)实实在在为农村集体兴办产业
(四)为农业企业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帮助武罗合作社认识“红色之爱”苹果新的经济价值,并组织本校旅游观光专业学生帮助合作社做出了科学合理的扩种策划,策划题目命名为与“红色之爱”相约一场浪漫旅行,启动主题为“一株红色爱恋,一生甜蜜浪漫”。
(五)为粗放管理的村集体产业提供了科学管理理念和技术指导
针对审坡镇酉屯村粗放式管理的果园,专门设计、建设、实施了“桃树精准化栽培管理方案”,有效地解决了桃树种植、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水肥、灌溉、标准化种植及精准化栽培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全面实现桃树种植生长过程中科学生产管理模式,做到节水、节肥、省人工、精准栽培、保质保量,大大提升了桃树种植的科学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六)与个体农户结成帮扶对子,开拓了营销思路
课题组与审坡镇杜村蜜桃种植户武素花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引入了铺设反光膜、模具印字等提升果实品质的方法措施,还提出建立品牌、网上营销、农产品直播等有效建议,帮助桃农开拓了销售新渠道。
(七)智慧提案影响政府决策
课题研究组成员集思广益,形成合理化建议,充分利用季希武同志县政协委员的特殊身份,将建议形成政协提案提交武邑县政协。于2019年1月26日,向武邑县第九届三次会议提交两份提案,名为《协调联动,打造职业教育高地》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被列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武邑县委员会第九届三次会议第1号提案。主管副县长刘威同志对此专门作出重要批示:乡村振兴2019是关键年,请农业农村局按委员所提建议认真研究,抓出成效。此提案为县委县政府制定发展规划起到了有影响力的智囊作用。
(八)学校改革顺利推进
课题组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及时把发现的问题和整合的建议反馈到学校,积极促进了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
1、促进实施“3+2”中高职衔接
广大农民群体渴望提高孩子的职业教育学历,有更多机会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深造。针对此愿望需求,学校积极促成了与衡水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共同实施中高职衔接“3+2”分段培养,为学生打造了从中职到大学的直通车。
2、新增涉农类专业
为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我校积极申报并获批了多个新增涉农类专业。2019年获批了城市燃气输配与应用、宠物养护与经营、观光农业经营、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汽车制造与检修等5各专业,并实现一定规模招生;2020年获批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无人机操控与维修、幼儿保育等3个专业。这些新增的专业进一步优化了我校的专业调整,促进了专业发展,可以预见将为三农服务提供更多的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3、参与了规划教材编写
课题组成员季希武同志积极响应并参与上级部门主导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教材编写,主编《经典朗诵》一书,参与编写《哲学与人生》一书,使得新教材内容更加贴近中职学校人才培养需求。
(九)校企合作添加新成员
调研小组在帮助衡水市野生动物园保护和救助野生动物的实践过程中,得到动物园领导、技术人员和基层饲养员的一致好评,畜牧组的教师和学生代表也得到了很好的实践锻炼和技能提升。经过积极努力,双方愉快地达成了合作共建协议。于2019年9月26日,相互确认为“武邑职教中心动物科学专业实训基地”和“衡水市野生动物园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此次校企合作,既彰显了职业学校服务县域民生事业的本质特色,也为全面强化专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研究课题实施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针对县域发展实现了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使得县级职教中心的职能作用有利凸显,不但达到了发起研究的初始目标,而且形成了很多可喜的成果。
(十)县级职教中心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重要作用不可替代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县级职教中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特殊的教育职能作用和优秀的教师团队发扬着扎实的工作作风,成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技术推广的先锋队,政策落实的宣传员,乡村治理的好伙伴,理念更新的引导者,乡村文明的传播者,扶贫路上的助手和产业兴旺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