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阳光校务

【武职安全课】防溺水教育刻不容缓

发布时间:2020-05-27

      溺水猛于虎。面对突发的溺水事件时,我们不应该只扼腕叹息,而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家长和学校之间共同构建起一道防溺水安全的生命屏障,让溺水远离孩子,让溺水事件不再重演……

 

      防患于未然!

      夏季戏水警惕再警惕天气渐暖,溺水事故又将进入高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正当时。如何避免悲剧发生?预防溺水需要做些什么?一旦溺水如何自救?家长老师一起学习,教给孩子!这一节防溺水课,希望大家永远都用不到,一定要讲给孩子听!

 

 

      牢记防溺水措施”六不准”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会水性擅自下水施救。

 

预防青少年溺水请牢记!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水情不明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2.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3.必须要多人同行并在老师、教练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
      4.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
      5.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
      6.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7.在游泳前,要做好拉伸运动;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然而,有时候意外比明天更先来临,当青少年真的不幸遇到溺水意外,如何正确自救?当你路遇这样的意外事故,又该如何施救,及时挽回年轻的生命呢?青少年溺水如何自救

      青少年一旦溺水,首先要保持镇静,然后寻求自救机会。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若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缓解抽筋。

 

 

路遇溺水少年应该如何施救

情况不同,手段也不同:

 

      1.如果还有意识,呼吸、脉搏正常:立即让孩子的胸腹部趴在你的腿上,轻拍背部,让孩子把水吐出来。

      2.如果意识不清,有呼吸,有脉搏:要先清理口鼻异物,保持侧卧位,打开气道,让异物和水流出,紧急拨打120。

      3.如果已昏迷,无呼吸,有脉搏:应先抬起下巴,打开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待呼吸恢复后,保持侧卧位,等待120救援人员。

      4.如果已昏迷,无法唤醒,无脉搏,无呼吸:要即刻清理口鼻异物,抬起下巴,打开气道,立即做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交替的心肺复苏术,同时拨打120。

切记:在120来临前,千万不要停止心肺复苏!!在开始做心肺复苏之前,一定要确保自己或他人已经拨打120急救电话。

 

      注意!!!

      如果是溺水造成的缺氧窒息,要先开放气道,再做人工呼吸,然后做胸外按压。气道打开要做到:一手按住其额头向下压,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标准是下颌与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面。

 

 

      心肺复苏要做到:「用力按、快速按、足够深」,至少100次每分钟,连续按压10次后,人工呼吸2次。按照按压与呼吸比例30:2循环进行。

 

 

      给婴儿做人工呼吸时,要用嘴巴覆盖住口鼻,采用口对口鼻吹气方式。也不要只顾控水,而错过最佳供氧和恢复心跳的抢救时间!另外,网上流传的「倒挂控水法」并不可靠,不仅难以排出呛入肺里的水,还可能会让胃里的水和食物残渣误吸进气管,加重危险。花几分钟学会心肺复苏术,关键时刻能救孩子一命。

 

      施救切忌盲目!这些误区要避免

 

▶ 误区一:溺水后都会大声呼喊?

      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溺水者总是双手乱挥、用力拍水、大声呼救,其实真正的溺水并不像这样!溺水总是悄然发生的!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特别是孩子。有的孩子在泳池中溺水,看起来却像是“趴”或“站”在水中发愣。而此时,孩子可能已意识模糊,应尽快将孩子抱上岸救治!

▶ 误区二: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有很多人认为只要会游泳,在水里就很安全,就不会发生危险,从而放松了警惕。这个误区真是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

 

 

      其实从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数孩子都会游泳,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这些状况:水下的世界很危险,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在这里面游泳,水草可能缠住你的脚、碎石可能划破你的脚、淤泥可能陷住你的脚……让你无法施展你的游泳技术,进而发生意外。

 

 

      并且你的身体状况,腿部抽筋、身体疲劳、空腹等也会让你无法正常游泳,从而导致溺水。

▶ 误区三:手拉手就能救上来溺水者?

      我们不时地会在新闻中看到手拉手救人,最后导致多人溺水的悲剧。

 

 

      救人的方式有千万种,但这种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是最高的。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导致群死事件!

 

 

      不管当时情况多么危急,我们都要在理智上保持清醒认识:救援溺水者是很有技术难度的,没有受过水中专业训练的人员很难救援成功,特别是对孩童来说。

 

以下防溺水教育《科普一分钟》

 

《防溺水三字经》

 

    防溺水,六不准,牢遵守,定安稳。 

       看小河,多秀美,私下水,危险随。  

       水泥岸,直且立,力不支,无处栖。  

       黑淤泥,藏水底,如陷入,难逃离。  

      大河流,轮船行,水流急,波涛滚, 

      漩涡多,暗流行,被卷入,危险多。 

   不会游,远离水,同学邀,立拒绝。

   会游泳,莫逞能,下水前,想亲人

   学救助,提技能,遵规章,享太平。

 

请提醒身边的人,你的一次提醒

有可能救了一个孩子!

甚至一个家庭!